---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我校平涼校區(甘肅省平涼市軌道運輸職業培訓學校)進行了采訪
疫情發生以來,學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以培養學生“一技之長”的職業學校將技能實操教學“搬”到直播中。教師來到實訓室或在家“還原”場景,通過語言和動作,穿插課件和視頻,講解展示技能教學的步驟和要領。
在線上探索技能教學,效果如何,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對職業教育改革有何啟發,疫情之后如何開展,能否代替線下教學?帶著一系列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我校平涼校區(甘肅省平涼市軌道運輸職業培訓學校)進行了采訪。
該校近日針對軌道交通、學前教育等多個專業開展線上理論和實踐教學,平均每節課學習人數達2118人次。
甘肅省平涼市軌道運輸職業培訓學校軌道交通專業進行列車員規范標準演示直播教學
記者在直播中看到,軌道交通專業的教師在模擬列車車廂里進行操作教學,包括上車、報站、安檢、特殊人群服務等環節,其中,老師分別扮演旅客、安檢員、乘務員等角色。有一位學生家長在評論區留言:“通過這個實訓教學,我都瞧明白了規范的作業流程。”
“形體禮儀、安檢實訓、報站要求等實訓很適合直播,教師可以反復、形象地示范動作,讓學生理解并消化。但課下,學生還要不斷反思、鉆研、創新,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甘肅省平涼市軌道運輸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繁榮說。
盡管各校在教學質量控制上都想盡了辦法,但是不少職業學校負責人仍向記者表示,“部分老師線上教學經驗欠佳,課堂監管工作有一定難度,難以保證每位同學都認真上課,這是當前亟待破解的‘痛點問題’。”
王繁榮介紹,在教學質量反饋方面,相關人員時刻關注線上人數,并時不時“抽查”,請家長拍攝學生看直播的照片;課后,老師還會要求學生在家實踐,錄制視頻“交作業”。
在王繁榮看來,當下的疫情只是職教改革的“催化劑”,希望日后,網絡教學可以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中國青年報,內容有節選刪減。
相關熱詞搜索: